前一段時間,奢侈稅的議題鬧得沸沸揚揚,民意似乎普遍認同奢侈稅的開徵,然而,究竟甚麼是奢侈稅?還有奢侈稅有甚麼影響?
什麼是奢侈稅?
奢侈稅名為奢侈,實際上就是針對一般民眾買不起的高價商品,如鑽石,跑車等來進行課稅。
為何要課徵奢侈稅?
根據統計,政府的所得稅收有75%以上是來自於一般的受薪階級,而一般老闆或是富人,因享有各種免稅措施,所以幾乎都課不到他們的稅款。因此,政府為了平息民眾的不滿,或是為了選舉上的考量,因而開始針對一些一般人較少購買的高價商品,如跑車,遊艇等進行額外的課稅。
課奢侈稅有用嗎?
表面上政府課徵奢侈稅是為了縮小貧富差距,讓稅額負擔更為公平一些。實際上,奢侈稅是貨物稅的一種,有消費才課得到,不消費就課不到。而且,此次奢移稅,課稅的商品項目不多,實際能課到這些繳稅不多的富人,機會其實很小。就算課到稅,對他們來說也幾乎是無關痛癢。
因此對於縮小貧富差距這件事來說,奢侈稅只是安撫民眾的一種政治手段。
奢侈稅影響最大的是哪一方面
目前看起來影響比較大的,算是房地產業,尤其是對那些喜歡買房囤房的投資客來說,奢侈稅的課徵算是有打到他們的痛處。
打到痛處的原因是提高了他們囤房賣房的成本,不然就要被迫綁住二年的時間。
有投資人說,那他就先租,租滿二年再賣就好了。這種做法看似可以避開賣屋被課稅的一種方式,但再進一步分析,當大家都改賣為租時,因為供過於求的關係,租金行情就會持續下滑。而租金收入抵不過利息支出時,也等於是另一種形式的虧損。
因此,在處於這種不利的情況下,這些投資客才會想趁早出清庫存,以免避免資金積壓與損失。
綜合來看,受到奢侈稅影響最大的,還是那些靠買賣房地產賺錢的投資客,而這些投資客在利潤受到影響,甚至可能出現虧損的情形下,免不了會盡量將手中餘屋出清,以避免政府的查稅與補稅。而房地產價格下滑幅度最大的區域,也自然是那些以投資客為主的購屋區域。
即使大眾普遍支持奢侈稅,反對者的意見亦值得參考。
1年內轉賣徵15% 課奢侈稅打房學者看雖衰
2011/02/06 蘋果日報
財政部宣布非自用住宅在1年內賣出,將依實價課徵15%的奢侈稅,學者批評,課稅來源是以交易金額為主,但政府無法完全掌握實際交易價格,政策執行難度很高,嚇阻投資客炒房效果有限,企業界則擔心,有錢人擔心消費被課重稅,對景氣復甦不利。
行政院長吳敦義昨說,希望奢侈稅上半年能完成立法程序,預計下半年實施。是否有助打房?他說,沒人敢說哪個措施絕對有效,但一般認為會有效果,吳強調,投資客炒樓賺錢,「課他的稅天經地義」。
「這項政策一定會有漏網之魚。」張金鶚說,以預售屋為例,目前市場上對這類商品交易沒有具體登記資訊,成屋買賣也沒有具體價格資料,加上非自用住宅認定不易,政府要小心別只抓到小魚,大魚卻放掉了。
契約也可能作假
中研院院士胡勝正也說,以成交價格徵奢侈稅會有困難,因成交價難認定,即使以買賣契約為基礎,買賣契約人也可能作假,奢侈稅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奢侈稅方案
非自用住宅:1年內賣出課15%;2年內賣出課10%
私人飛機、遊艇、高價自用汽車:300萬元以上課10%
保育類動物與相關製品:50萬元以上課10%
高球證、特定俱樂部會員證:50萬元以上課10%
註:非自用住宅以實價課稅,其餘以出廠價或進口價為準。
奢侈稅掀逃命潮,房仲:撿便宜時點在4、5月
2011-04-11 時報
奢侈稅進入立法院財委會,上周快速完成初審後,目前朝野已達成共識預計6月1日可望正式上路,房地產業界預期現階段到奢侈稅開徵近1個月間,買方市場抬頭,房價還有再下修的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來不及趕在逃命波前出場者,恐怕乾脆選擇「養房」、「囤屋」,口袋深的投資人也正蠢蠢欲動逢低撿便宜,預期「後奢侈稅」時代,在一波你丟我撿的金錢遊戲後,另一波M化的洗牌風潮在所難免。
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不諱言,現在口袋深投資客,乾脆放超過2年的長線,理直氣壯「養房」、「囤房」。而且,已有些自有資金雄厚、毋需靠銀行貸款的A咖,打死不退,反而伺機進場撿便宜屋。
據悉,台北市有預售工地已出現好友們組成的「購房團」,向建商爭取優惠價格進場「團購」。市場氣氛顯示,看好後市,趁著房價最近開始鬆動的非短線進出的資產型購屋人,已開始出手。
對買方而言,普遍抱持著「三不政策」,即不急著看屋、不急著出價、不急著買,就等賣方降價到滿足點為止。
由此可知,奢侈稅開徵後的效應基本上有了一致的共識,但是其效益如何,效果是否能如預期,則要經過一段時間再回頭檢視了。
參考資料:http://jamesz.pixnet.net/blog/post/28437660-%E5%A5%A2%E4%BE%88%E7%A8%85%E7%9A%84%E6%95%88%E6%87%8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