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3日 星期六

希臘債務危機

幾個月前,希臘的債務問題是全球關注的焦點,也有人認為台灣現行的租稅制度和舉債將使台灣變成下一個希臘,可見了解希臘破產議題的確有其必要性。


中評社香港4月30日電/聯合早報今天發表社論說,歐元區國家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國際評級機構標準與普爾前天繼調低葡萄牙的信貸評級之後,又將希臘的信貸評級調低三個等級,降至BB+垃圾級。消息傳來,全球股市為之重挫,一片愁雲慘霧。 

  壞消息還不只這些。緊接著,標準普爾又以經濟增長疲軟為由,宣布把西班牙的主權債務評級降至“AA”,還指出西班牙的前景評級為負面,即未來六個月內可能會進一步調降評級。 

  一些悲觀論者擔心,世界還沒有完全從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中恢復過來,目前所出現的復甦跡象將會因為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而化為泡影。更有甚至,歐洲可能會成為下一輪全球經濟衰退甚者大蕭條的導火索。不過,這並非國際經濟學界的主流意見。 

  如果坐視希臘乃至全體“豬玀四國”(PIGS,葡萄牙、意大利、希臘、西班牙四國英文名稱的頭一個字母)的債務危機不理,就會使問題進一步惡化。不過,這顯然不符合歐元區國家也不符合世界的利益,所以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在加快和加大對希臘的救援力度,德國總理默克爾和美國總統奧巴馬也一致同意有關各方必須採取果斷行動。 

  至今為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經宣布將提供150億歐元援助款項給希臘,而且正在考慮追加100億歐元。歐盟方面的救援配套,據德國經濟部長布魯德雷透露,可能會高達1350億歐元,分三年發放。 

  這筆巨額救援資金若能如期且如數到位,應能幫助希臘解決債務危機。不過,這筆錢不是給希臘的,而是借給希臘的。換句話說,希臘是在借錢還債。如果希臘不從根本上解決債務問題,那無異於債上加債。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如果希臘在一定期限內還不了債,而仍然債台高築,可能又要伸手向德國等歐元區富國借錢。這就是為什麼希臘債務問題雖非始於今日,但德國人遲遲不肯施加援手的原因。
 社論指出,截至今年2月份,希臘的債務高達2940億歐元,按希臘人口1100萬左右計算,人均負債2.67萬歐元左右。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離譜的社會福利! 

  社會福利並不稀奇,差不多所有的歐元區國家都有,只是程度大小而已。而希臘的社會福利之多之雜之奇,只能用令人瞠目結舌來形容。譬如說,希臘公務員的未婚或離婚女兒,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後繼續領取他們的退休金。此外,希臘公務員遲到會不會被罰款並不清楚,但是準時上班是可以領取獎金的。 

  當希臘公務員,真是太幸福了!可是,這樣的幸福不是沒有代價的,就是會拖垮國家的經濟。 

  強大的工會是希臘面對的另一大問題。工會的宗旨原本是代表工人向資本家或政府爭取利益,但也可能走向極端,變成勒索雇主的利器。希臘的工會就是如此。數十年來,希臘政府一直想要賣掉負債累累的國營奧林匹克航空公司,卻遭到工會的阻攔。後來終於脫售成功,但條件卻是提供高額賠償金和重新雇用4600多名職員。 

  除非希臘人民徹底改變態度,否則希臘政府大刀闊斧展開改革,勢必得罪其離譜社會福利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如龐大的公務員隊伍。這也就是希臘政府遲遲不能下定決心的原因,因為這樣做絕對有可能使執政黨在下次大選中慘敗。另一方面,德國等歐元區富國也因為顧忌國民的反對,而在拯救希臘的行動上猶豫不決。例如,德國阿倫施巴赫研究中心的調查就顯示,三分之二的德國人反對政府出手拯救希臘。 

  如今是形勢已經嚴峻到舍救援希臘別無它途,因此默克爾政府即使明知國民反對,也只能出手相助。可是,如果再過幾年,希臘的債務問題沒有明顯的好轉,德國很可能就會出現政黨輪替了。總之,希臘債務危機究竟會對歐盟、歐元區乃至全世界產生什麼樣的“蝴蝶效應”,尚待觀察。

希臘的危機是出於其不合理的社會福利制度,不過也有人認為根本原因出在歐盟本身的體制:


現在歐元區的問題,很像是美國大陸會議的十三州簽署了獨立宣言後的情況。各州之間是用一個鬆散的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聯邦條例)所維繫。華盛頓說,這個聯邦政府是失敗的,因為「沒有錢 no money」。聯邦政府可以印鈔,但沒人承認那個貨幣。聯邦政府也可以借錢,但聯邦政府還不起,因為沒有稅收。
這種狀況,一直拖了十幾年,終究因為麻州民變,而聯邦政府無能為力之後,得面臨改變。十三州代表同意建立一個更緊密的結盟,坐下來開了個制憲會議,而談出了一個史所未見的國家架構,形成了美國憲法
歐元區諸國,如果要繼續使用歐元,就得像是美國一樣,要成立一個更緊密的結盟,即所謂的歐羅巴合眾國。如此才有統一的貨幣政策,統一的財政政策。而政府財政政策,不只是表面上的管錢問題而已,因為所有的政策,外交也好,內政也好,國防也好,那一個政策用不到錢?那一個政策不用在預算有所取捨?所以統一的財政政策,代表的就是統一的政府。
但同文同種的美國十三州人民花了12年(1776~1787)才完成制憲。不同文、不同種,甚至彼此間打過世界大戰的歐洲各國,要花幾年,才有可能完成這項任務?時間雖然是最好的一帖藥,但時間,並不站在歐債危機的這一邊。
我個人一直對歐債危機充滿悲觀,因為就算歐洲央行跳出來,毀壞憲章,出手買南歐諸國的公債,問題仍不算解決。所以上週我看到Martin Feldstein在華爾街日報的文章,論述歐債危機的解法時,不由得又佩服起這位至始至終都質疑歐元可行性的經濟學大老起來,因為這個大老不只是看法超越時代,更是能提供解決方案的政策高手。
Feldstein不但沒再提歐元必敗,反而認為如果政策對的話,歐元區是可以走出這場泥淖。首先,要明白現在談統合,時機不對,時間不夠,不應該把財政統合列為第一目標。然後,要區分出義大利和希臘的不同。希臘是沒救的,讓它倒債,保護銀行,而不是保護希臘。讓希臘脫離歐元,雖然痛苦,但可以把火力集中在拯救義大利,因為義大利是有救的。
義大利雖然在明年有高達三千億歐元的預算缺口,但只有約四百億歐元是真正的缺口,其它的是債務到期,借新債償舊債而已,只要歐洲央行給各歐洲銀行信心,義大利的債是可以給歐洲銀行給吃下的。而義大利本身,也要經歷重大的改革,縮衣節食並且適度加稅是必要的,畢竟一年四百億,不是小錢。景氣衰退,長期不振是必然,但比整個崩解,來得好多了。
作為經濟學家的經濟學家,Feldstein的看法果然還是一流。也許,希臘正式倒債那一天,也就是利空真正出盡的那一天。

看起來希臘債務危機似乎並沒有很明確的解決之道,身在台灣的我們也只能靜觀其變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